又是一年的三月,在乡村的田野上,蒿子又开始泼辣地生长起来,淡定着、不起眼的她,此刻成了人们眼里的香饽饽。由蒿子做成的粑粑不仅饕餮了越来越讲究的胃口,成为餐桌上的一道美食,还寄托了对健康、平安的满满心愿。

阳春三月,在油菜花烂漫的时节,蒿子也随之蓬勃起来,勤快的摘蒿人成了乡野里的一道风景
蒿子是一种野生植物,有清透虚热、凉血除蒸、解暑截疟的功效,医学上中医科一直都有蒿子的药名。市井流传的说法,每年农历三月三是悼念亡灵的节日,这一天家家制作香涩爽口的蒿子粑粑分而食之,为的是纪念祖先,同时也寄托了人们对健康长寿、不为邪恶所侵的美好愿望。历久弥新,千百年来,蒿子粑粑承载着岁月的小舟,穿越历史长河,在今天依旧散发着独特的文化魅力。2015年,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凭借青蒿素的研究获得了诺贝尔奖,应该与来自乡野的蒿子有些渊源吧。

在有着300多年历史的晓天老街,时刻都能见到三五成群的人们围在一处清理蒿子

家住晓天老街72岁的李太秀在河里清洗蒿子。老人的儿子携一家三口在南京打工,每年的这个时节,她都会做蒿子粑粑等着孩子们回家品尝

蒿子、米粉、咸肉,做蒿子粑粑必备的三样主要原料,这样加工出来的才真正地道、有味

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,煤气灶家家必备,但绝大部分家庭都会腾出空间砌上一口柴灶,不仅仅做出的饭菜原味十足,也为做蒿子之类的粑粑提供了方便

妻将做好的蒿子粑粑装袋,准备寄给远在深圳的表妹,他俩自小感情深厚。妻每年最少要做三次蒿子粑粑,因为我们扎根乡村,叔伯婶娘、兄弟姊妹不是在大城市,就是在小县城,一点土产或寄或送略表一份心意

陈巍与妻子胡国奇组织员工在做蒿子粑粑,准备在网店销售。老家黑龙江的陈巍与生于山七的胡国奇小两口,放弃高薪,在晓天镇方冲村盘了一块地养鸡,专门从事当地的土特产网上销售,一年仅蒿子粑粑就收入3万多元。

涩涩的蒿叶,圆圆的粑粑,俨俨的清香,传递着亲情、友情的水乳交融、脉脉温情,寄予着幸福和平安
此时,在舒城县西南山区晓天镇,田野里,街头,巷尾,餐桌上,无处不弥漫着浓浓的蒿香,一种朴素、醇厚的情感如水如绸,熨贴着每一个人的心田。(丁文新)